被动防护网是由钢丝绳网、高强度铁丝格栅网、锚杆、工字钢柱、上下拉锚绳、消能环、底座及上下支撑绳等部件构成。系统由钢柱和钢绳网联结组合构成一个整体,对所防护的区域形成坡面防护,从而阻止崩塌岩石的下坠,起到边坡防护的作用。
SNS被动防护网
主动防护网主要构成分为钢丝绳网、普通钢丝格栅(常称铁丝格栅)和TECCO®高强度钢丝格栅三类,前两者通过钢丝绳锚杆和/或支撑绳固定方式,后者通过钢筋锚杆(可施加预应力)和钢丝绳锚杆(有边沿支撑绳时采用)、**锚垫板以及必要时的边沿支撑绳等固定方式,将作为系统主要构成的柔性网覆盖在有潜在地质灾害的坡面上,从而实现其防护目的(如图1),表1列出了主动防护系统的分类特征及其防护功能或主要适用条件。
SNS被动防护网RX-025型
网型:DO/08/250
结构配置:钢柱支撑绳拉锚系统缝合绳消能环
主要防护功能:拦截撞击能250KJ以内的落石
SNS被动防护网RX-050型
网型:DO/08/200
结构配置:钢柱支撑绳拉锚系统缝合绳消能环
主要防护功能:拦截撞击能500KJ以内的落石
SNS被动防护网RX-075型
网型:DO/08/150
结构配置:钢柱支撑绳拉锚系统缝合绳消能环
主要防护功能:拦截撞击能750KJ以内的落石
由钢丝绳网或环形网(需拦截小块落石时附加一层铁丝格栅)、固定系统(锚杆、拦锚绳、基座和支撑绳)、减压环和钢柱四个主要部分构成
主动防护网(包括GAR2、GPS2、GER2和GTC-65A),常用于坡面崩塌、风化剥落、溜坍、溜滑或塌落类地质灾害的加固防护,其明显特征是采用系统锚杆固定,并根据柔性网的不同,分别通过支撑绳和缝合张拉(钢丝绳网或铁丝格栅)或预应力锚杆(TECCO-65格栅)来对柔性网部分实现预张拉,从而对整个边坡形成连续支撑,其预张拉作业使系统尽可能紧贴坡面,并形成了抑制局部岩土体移动或在发生局部位移或破坏后将其裹缚(滞留)于原位附近的预应力,从而实现其主动防护(加固)功能。该系统在施工工艺上为确保其尽可能紧贴坡面,锚杆孔口应开凿孔口凹坑(系统布置的灵活性常可利用**低凹位置设置锚杆)。
调查显示,“十二五”期间,受国家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拉动(全国累计完成投资13.4万亿,是“十一五”时期的1.6倍),我县柔性防护网发展进入快车道。到目前,各类企业已发展到100多家。其中具备一定规模的企业36家,年销售收入突破10亿元。与成都同类企业比较,我县柔性防护网集群劣势明显:真正意义的核心企业尚未形成,示范**作用不强;全行业生产设备处于半自动化水平,生产效率低下,产品同质化严重;钢丝绳及卡扣等材料主要依靠外地配套;行业技术交流不活跃,信息闭塞,对国内外**业企业知之甚少;发明**及标准制定尚属空白。由于诸多原因,虽然群体规模不断膨胀,但行业话语权不重,与国家重点工程配套较少。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交通运输行业仍将着力解决网络布局不完善,跨区域通道、国际通道连通不足,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和城市群交通发展短板等**问题。构建横贯东西、纵横南北的“十纵十横”综合运输大通道,已列入国家“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另外,我国地质灾害易发多发,防灾治灾的任务繁重,上述工程都将直接拉动柔性防护网的需求。为此,我县企业要拓宽视野,对标先进,提升装备,培树品牌,从同质化竞争的泥潭中走出,努力迈向价值链高端,使更多的产品进入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领域。
柔性边坡防护网作用原理上类似于喷锚和土钉墙等面层护坡体系,但因其柔性特征能使系统将局部集中荷载向四周均匀传递以充分发挥整个系统的防护能力,即局部受载,整体作用,从而使系统能承受较大的荷载并降低单根锚杆的锚固力要求 。
柔性边坡防护网可分为:主动防护网和被动防护网两种。
柔性边坡防护网材质:
1.钢丝绳网、普通钢丝格栅(常称铁丝格栅)和TECCO高强度钢丝格栅。
2.钢丝绳网、支撑绳和减压环。
柔性边坡防护网结构:
由钢丝绳网或环形网(需拦截小块落石时附加一层铁丝格栅)、固定系统(锚杆、拦锚绳、基座和支撑绳)、减压环和钢柱四个主要部分构成。
柔性边坡防护网特点:
1.具有高柔性,高防护强度,易铺展性。适应任何坡面地形,安装程序标准化、系统化。
2.系统采用模切化安装方式,工期短,施工*。
3.系统材料的特殊制造工艺和高防腐防锈技术,决定了系统的**高寿命。
4.系统能将工程队环境的影响降到较低点,其防护区域可以充分的保护土体、岩石的稳固,便于人工绿化,有利于环保。